正在阅读:迈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超越之路 永泰致力练就县域经济发展“硬功夫”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区县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迈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超越之路 永泰致力练就县域经济发展“硬功夫”

转载 福州网2021/01/06 11:50:3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378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福建的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是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重要战略指引。作为省会后花园,永泰县将放眼省市发展大局,找准角色定位,谋实工作抓手,坚定不移地以绿色发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生态旅游城、人居幸福地’发展新篇章。”福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永泰县委书记陈斌介绍,全县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项目为根本抓手、以产业为最大支撑、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全力推进创新发展践行区、“两山”理念试验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新兴产业成长区、生态宜居幸福区“六区”建设,努力为省会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福州都市圈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作为曾经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2018年荣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后,近日,永泰又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再次位列“十佳”县榜单。在新时代,永泰是如何致力练就县域经济发展“硬功夫”?近日,笔者深入走访永泰多地探寻其“摘帽”逆袭的秘诀。

  秘诀一  优化产业结构  持续提升综合实力

  【亮点直击】

  全县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是“十二五”末的2.5倍,排名由全省86个县(市)区的第67位跃升至51位;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十二五”末的10.29亿元提高到2019年20.35亿元,年均增长14.6%,在全省排名从57位上升到43位。“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引进1546个大项目、好项目,总投资2445亿元。

  【秘诀解析】

  “藏在深闺人未识,撩开面纱惊八闽。”作为福州的省会生态后花园,永泰始终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把特色产业培育成优势产业,把优势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首位产业,书写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揭开了面纱后的神秘“容颜”。

  在此过程中,永泰加快培育新兴经济,投资21亿元的智慧信息产业园在葛岭镇拔地而起,迅速成长为永泰一项新的增长极。

  “永泰招商氛围与营商环境极为浓郁,适宜文创企业落地,字节跳动公司将继续深化与永泰合作,当好永泰招商的推介人,积极推动上下游企业落地永泰。”作为入驻园区企业,今日头条福建区域相关负责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他表示,今后将在公司发展的同时助力永泰数字建设持续向好,助推永泰数字经济产值突破150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

  韵达福建(永泰)电商产业园负责人也对此表示认同,去年3月,永泰县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始终坚持精准施策、精准招商,确保招商力度不减。以屏对屏代替面对面,与韵达集团“云签约”,使得总投资约40亿元的大项目落地永泰。

  上海均和集团、杭州网驿集团、益医医药服务产业园……好政策、好服务,自然吸引全国各地高新企业纷纷前来洽谈落地。目前,智慧信息产业园签约企业170余家,包括字节跳动、中海创集团、东华软件等知名企业,注册资金突破200亿元,累计创税超过7亿元,全县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00亿元。

  与此同时,永泰建筑行业也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永泰建筑工程公司、华荣、永富3家建筑企业晋升特级,特级企业数量占至全省的15%和全市的三分之一。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6万余人,总产值从“十二五”末的359.63亿元提高至700多亿元,年均增长21.3%,有望成为永泰首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

  秘诀二 突显生态优势 写好绿色变现文章

  【亮点直击】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96%,常年保持全市第一。大樟溪及支流水质长期保持Ⅲ类以上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常年排名全市第一。2020年,永泰作为福州唯一的县域成功入围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每年可获得接近1亿元的生态补偿资金。

  【秘诀解析】

  青山绵绵,溪水涟涟,梦幻的高山草甸,纯净空灵的云端天池,山脚下炊烟袅袅的村庄……冬日的永泰无时不散发着绿色生态“高颜值”的迷人风采,这正是得益于永泰对于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的坚守。

  然而永泰的绿色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过“制约的疼痛”。

  永泰盛产李果,多年前,蜜饯加工产业一度在长庆溪流域蓬勃发展。然而环保措施不到位让长庆溪成为水质不达标的河流,让沿线村民饱受水污染困扰。2017年,一场“碧水清源”行动在全县打响,短短两三个月时间,长庆溪流域内的11家蜜饯厂关停了9家,还有2家提升改造,水质从劣V类稳定提升至Ⅲ类。

  很快,一项项走在全省、全市前列的举措陆续出台:强化空间管制,将全县近35%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否决30多家意向入驻的污染企业;在全省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积极探索林地“占补平衡”、林业碳汇交易、“惠林贷”等改革试点;在全市率先开展河湖物业化管理;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水资源保护巡回审判点”;全面实施大樟溪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落实最小生态下泄流量改造……一项项制度的落实书写着永泰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与毅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了绿色生态后,如何实现生态价值成为永泰近年来不断探索的重点。日前,在永泰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现场,随着轰鸣的机器声,工人们正挥汗奋战,上水库土石方明挖、引水隧洞开挖、厂房机电设备安装、下水库大坝混凝土浇筑等施工齐头并进,全力加快项目进度。

  据了解,永泰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是全省百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永泰县有史以来投资体量最大的工业类、能源类项目,总投资67.3亿元。该项目2022年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5万吨,每年将向地方纳税约1.9亿元,减少原煤消耗20.7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9490万吨,对永泰乃至福州市经济增长、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一闸三线”北水南调工程建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该项目投资超60亿元,建成后预计每年向福州、平潭等地供水7.89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到520万。今年下半年就可先期为长乐供水,2022年实现对福州、福清、平潭全面供水。为了确保水质,永泰积极推进大樟溪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将保护大樟溪的生态环境成本科学纳入水价,实现之后,不仅可以做出福州生态保护的样板,而且仅水资源补偿这一项每年就可带来3.9亿元的收入,真正实现“变水为宝”。

  秘诀三 聚焦乡村振兴 注重乡村产业发展

  【亮点直击】

  永泰建立了国内首个县级乡村振兴研究院,永泰庄寨建筑群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荆庄获评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通过实施乡村振兴百村计划,永泰打造了中高级版示范村11个,建设美丽乡村236个。去年5月,永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秘诀解析】

  走进梧桐镇白杜村,鹅卵石休闲步道干净整洁,碧绿的茉莉花田绵延不绝。过去,白杜村是一个曾被嘲笑为旱厕多、垃圾多、臭气多的“三多村”。通过几年来党建引领、乡贤补位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在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市级考核验收中,白杜村脱颖而出位列第一,成为游客人气多、茉莉香气多、书生气多的“新三多村”。

  为建强乡村振兴工作的队伍,永泰在全市率先试点选聘两批次116名村务工作者。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等七个领域,评选出首届“永阳英才”30名,为人才提供医疗保健、子女教育、文化旅游、家属随迁等11项服务,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解决土地抛荒问题是永泰关注的重点。去年,永泰采用“+农户”模式、“+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模式、“+供销社”模式、“+企业”模式着力治理耕地抛荒,充分激活种粮大户、村集体与所在村、县供销社下属企业联动合作,共整治抛荒撂荒面积20110.46亩,治理成效位居福州市首位。

  “过去这里都是烂泥田,竹竿插进去都会陷下去。去年县里跟镇里一起开展抛荒撂荒整治,还有补助,把我们治理成本从每亩1500~2000元降至500元左右,耕作环境大大改善了!”大洋镇大展村支部书记鄢友增说道,“改造好的烂泥田可以种植水稻或者大薯,我们又多了一条增收途径。”

  “过去一年我们下大力气治理抛荒撂荒,确保了粮食生产任务的完成,这是应守的粮食安全底线,丝毫不能松懈。”永泰县县长雷连鸣表示,“与此同时,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产业振兴,我们抓乡村产业还要注重立足本县李梅、油茶等特色资源,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挥带动作用。”

  新年的日历刚刚翻开,第七届永泰李梅节便如期而至,漫山梅花盛开如雪。永泰县是全国李梅重点主产区,李梅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产业。截至2019年底,永泰梅子种植面积已达5.7万亩,年产量逾4.6万吨,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约为1.2亿元。

  除梅子种植、加工制造业外,永泰还在李梅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去年10月,梅百华青梅观光文创园一期项目顺利建成,永泰青梅观光文创园负责人、台湾青年杨棋葳却和永泰早有渊源。20多年前,杨棋葳的父亲杨荣辉所创办荣祺食品在永泰改良青梅品种,20年后,杨棋葳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并创办了福州梅百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在项目落地期间,永泰优质的服务让我们增添了发展的信心。”杨棋葳说道,该项目以永泰特色李梅产业为主题,打造“三生协调、三产融合、三农获益”的都市田园综合体样板。

  同样得益于政府的靠前服务,光阳蛋业金蛋工程正在丹云乡推进,计划总投资3亿元,建设占地255亩存栏90万羽的笼养蛋禽养殖基地和存栏30万羽笼养蛋禽育雏养殖基地,将成为亚洲单体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现代蛋禽产业综合体,预计2021年6月份可完工。

  秘诀四  发展全域旅游  推动释放生态红利

  【亮点直击】

  2019年,永泰游客数量突破1200万人次,是2015年的2.5倍,晋升至全省各县(市)第三位。旅游总收入达到57.3亿元,是2015年的3.2倍,人均消费更是从过去的150元提高到450元以上,并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秘诀解析】

  生态是永泰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在打通“两山”转换通道上,永泰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争当绿色变现先锋,源源不断地释放生态红利。

  欧乐堡旅游度假区在永泰的落地就是一次好的证明。“欧乐堡落地永泰已有两年多,在这期间我们不仅迎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也见证了永泰文旅产业的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的持续深入,感受到永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坚定决心。”欧乐堡海洋世界副总经理田静的一番肺腑之言,道出了很多客商扎根樟城大地的获得感。

  目前,欧乐堡游乐场、一池三洲等旅游文化项目也在规划设计。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可达500万~800万人次,为永泰发展全域旅游增添动力。

  永泰还在盘活旅游资源上做文章,在全省率先设立旅游资源交易中心,构建旅游资源运营转让新机制。2018年,永泰御温泉酒店就迎来了新东家。“御温泉原东家运营了15年,如今面临转型升级。”永泰青云山管委会主任、县文体旅局局长李志专说,前年通过新机制实现股权转让,引入有实力的新东家接盘,“新的东家已经交接成功,并对景区进行重新布局,并引入全球百强酒店集团——雅阁酒店集团运营新酒店,春节将重新开业”。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像这样的盘活不是个例。永泰引入乾景园林公司对赤壁景区升级改造;引入水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接手云顶景区,推动云顶5A级提升(蚂蚁小镇)项目,永泰还将建设华东地区第一条空铁示范线……在永泰珍贵的大小旅游景区内,盘活正为生态变现注入源源活力。

  同时,在全域旅游建设过程中,永泰注重产城融合,拓展延伸出了“休闲农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等“+旅游”发展模式,把旅游元素渗透到各个产业发展之中,加快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打造旅游全产业链。2019年,仅乡村游游客量就达457万人次,创收20.6亿元。

  砥砺奋进正当时,乘势而上新征程。永泰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以绿色发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书写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篇章。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