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数字化融通创新平台建起来了 中小企业笑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业财经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数字化融通创新平台建起来了 中小企业笑了

转载 福州网2023/06/12 20:37:4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福州网 作者:小福 475 阅读 0 评论 4 点赞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司空见惯,不过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有点特别,它是由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卫浴产品引发的……

  厦门倍杰特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卫浴产品研发和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满足快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它希望通过产线上云提升生产工艺。最后,通过采用华为云及其伙伴提供的工业互联网方案,它实现了从全局到细节的生产管控,不仅将成本降低了10%,还将交期达成率提升了20%。

  现实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厦门倍杰特这样渴望通过“上云用数赋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但是限于技术、人才、成本等一系列问题,企业面临着“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的挑战。假如能有一个普惠化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作为支撑,那么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是否会更顺畅一些呢?或许从6月10日举行的2023全国中小企业数智化发展大会暨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全国联盟成立大会上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图片1.jpg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在哪?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和主力军,是推动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中小企业这个基座。

  有专家指出,只有中小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并广泛受益于数字技术红利,数字化时代才算真正到来。因此,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但有市场调研显示,当前我国接近80%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处于低水平的初步探索阶段。技术底子薄、资金投入少、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成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阻力。

  针对于此,从国家到地方,“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加速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智化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政策、产业氛围,同时提供了全方位的扶持和帮助。本次中小企业数智化发展大会举办的初衷就是引导中小企业迈好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探索成功的转型模式,以“数字、数治、数智”支撑创新发展。

  在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与会各方达成了基本共识,那就是汇聚各方力量,由政府搭台,利用政策、资金等杠杆,引导融通创新平台的建设,同时肩负起服务与监管的职责;科技龙头企业发挥牵引带动作用,与生态伙伴强强联合,通过“技术能力+落地服务”双轮驱动,以创新的技术和针对性的平台服务赋能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输出场景、需求,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自身数字化转型升级。大会上宣布成立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全国联盟,以及将要搭建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具体的举措。

图片2.jpg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小企业上云并不是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行业的事情,而是要覆盖千行百业,将经实践验证的方法论、技术与服务、商业模式等,通过开放的、生态化的、多方共建的创新融通平台,赋能给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为其数字化转型提速增效。

  上文提到的厦门倍杰特公司与厦门当地特色制造业的企业群体,其实就受益于以华为云厦门创新中心为核心支撑的数字化转型融通平台。目前,华为云厦门创新中心已累计服务440家企业,打造了10+家行业标杆,牵引10+家企业产业落地,成为推动跨区域的协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

  一个平台+三大中心=四位一体

  这道数字化转型题做对了

  对于厦门倍杰特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功探索你是不是感同身受?更进一步,你对“幕后”的那个融通平台是不是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让我们逐层揭开这个融通平台的面纱吧!它就是华为云赋能云,助力中小企业跨越数字鸿沟的加速引擎、赋能平台、服务中枢、产业纽带。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不是一次走过场的“运动”,而是涉及业务模式、生产流程、制度管理等的“研产供销服”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因为如此,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有很多困惑,比如很多企业反馈,“在战略和顶层设计层面缺乏专业的指导,在技术层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实施层面缺少专业的人才……”所以,中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更迫切需要多元化的支撑,包括政策层面、共性技术供给、产业链协作等。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有一个平台,能够融合打通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生态等一系列创新要素,将共性的、经过验证的、普惠的方法输出给中小企业,那么数字化转型实践将事半功倍。

  华为云赋能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面对汹涌澎湃的数字化洪流,中小企业往往难以精准把握创新的趋势;数字生态还有待完善,中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缺少龙头引领以及社会化服务的有力支撑;转型涉及到很多新技术的应用,而中小企业普遍技术能力不足。

  那么,华为云赋能云是如何应对的呢?从6月10日举行的2023全国中小企业数智化发展大会暨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全国联盟成立大会上,华为云赋能云运营总经理彭坤民的《融通创新,共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的主题演讲中,可以窥见一二:华为云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将华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30多年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开放出来,携手政府、伙伴和中小企业,打造1+3赋能体系,以本地的赋能云创新中心为依托,提供全方位的平台服务。

图片3.jpg

  具体来看,所谓“1”,就是一个创新融通平台,也就是华为云赋能云。它的作用就像是地基。华为云赋能云落地于全国各地的华为云创新中心或赋能中心,通过构建数字技术使能平台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盘活数字生态的各个要素环节流转,提升产业全链创新,一站式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技术、资金、人才等痛点和难点问题。

  所谓“3”,是指三大能力中心,包括生态中心、能力中心和服务中心。它们就像是地基上的三大支柱。

  生态中心以技术与商业双轮驱动,借助一系列产业资金、产业政策,与政府一起“搭台”,为生态伙伴提供培训支持、技术支持、营销支持、销售支持等服务,并协同伙伴创新,繁荣区域数字生态。比如,全国首个区域企业服务平台——华为云宁波沃土工场平台上线后,通过打造宁波工业软件生态图谱和案例库,并依托华为云开发者服务和区域开发者活动,促进了宁波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能力中心以技术为内核,面向区域产业、中小企业、生态伙伴提供全栈的普惠服务,实现技术与商业赋能。比如,南京数字经济赋能中心为企业提供华为云AI服务、技术分享、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支撑,累计走访超过800家企业,分享了华为的人工智能及鸿蒙经验,帮助企业更好地使用人工智能,创造商业价值。

  服务中心立足于建立本地团队,提供本地化服务和本地化运营,打造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唱好戏”。截至目前,华为云已经在20+省市建设了160+家创新中心,累计构建了3000个创新方案,培训了20万开发者,基本做实了高质量本地开发者生态运营服务;并且联合300多个云商店联营联运伙伴,从业务流深入“研、产、供、销、服”五大类制造场景,为区域生态伙伴提供商业赋能服务。

  华为云赋能云很好地践行了“政府+科技企业+生态伙伴+中小企业”四位一体,与政府、生态伙伴共建,打通资金、技术、人才链条,牵引并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样一个创新融通平台,既顺应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又充分发挥了华为云在技术、人才、服务、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为中小企业规模化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值得借鉴和推广。

  共生共享共创

  华为云赋能云先行一步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其中特别强调一点,要实现“多方协同”,不仅中小企业自身要不断增强数字化转型意识和能力,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应立足自身优势,提升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地方各级主管部门也要做好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其实,这正是华为云赋能云致力于打造的四位一体的融通创新平台正在做,而且要长期坚持做下去的事情。在大会上宣布成立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全国联盟,是一个覆盖更广的全国服务联盟平台,汇聚了更多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等,旨在培育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打造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赋能应用场景,帮助中小企业获取专业的数字化咨询服务和数字化培训及技术支持。作为联盟的发起方和理事单位,华为云赋能云打造的融通创新平台模式也融入其中,更好地助力中小企业智改数转。

图片4.jpg

  因为中小企业行业覆盖广,千企千面,在数字化方面的需求各不相同,所以才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协同,由政府、龙头企业统筹协调资源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而中小企业只要选好用好平台,从而形成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在互补互利的模式下实现共生共享共创,并加速产业链聚集协同。在这样的思路下,华为云赋能云先行了一步,做出了成功的示范,验证了其策略、模式和方法是正确的,符合产业、行业和企业发展所需。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