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2023-2024学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科教文体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2023-2024学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转载 福州网2024/02/01 17:50:1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福州网 作者:小福 940 阅读 0 评论 16 点赞

  为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寻文化谱系,传承中华文脉,2024年1月20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燎原实践队赴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及闽侯县博物馆开展“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探访文化遗址,感受千年传承

  闽山苍苍,台海泱泱。国内学者们通过探究唐代以来福建海洋文化即泉州丝绸之路文化、莆田妈祖文化等的发展状况以及近代五口通商开放福州以及马尾船政文化,深刻阐述了福建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海洋文化大省,而其文化源头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昙石山文化。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是福建省第一座依托于史前遗址的博物馆。实践队员们通过走访昙石山文化遗址,从馆内陈列的新石器时代的贝壳、陶片、石器等珍贵文物,深刻体会千年前昙石山人与海洋结缘,孕育了福建海洋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

  1954年1月,昙石村村民在昙石山南段刨掘过程中发现了蛤蜊壳堆积层,随即出土了不少陶片、石器、陶纺车等珍贵文物。对于这些海生贝壳与贝丘遗址的鉴定,考古专家证实了《山海经》中所说的“闽在海中”,推断出昙石山人5000年前就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运用到生活中。

图为昙石山遗址出土的贝壳、贝类文物

  陶釜是昙石山文化最典型、出土最多的陶器,是海洋文化特色的重要例证,也是福建5000年饮食文化的基因载体。

图为昙石山遗址出土的陶釜文物

  一件器型独特如“喇嘛塔”和“折腹壶”拼接而成的陶器“塔式壶”受到实践队员们的关注。工作人员介绍道,“塔式壶”出土时位于墓主人头顶位置,它独特造型在目前我国考古发现中绝无仅有,体现出当时祭祀行为受到重视,意味着昙石山文化进步到了新阶段。

图为昙石山遗址出土的塔式壶

  参观遗址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

  实践队员们依次参观了昙石山文化“闽在海中”、昙石山人民场景复原、昙石山文明“向海而兴”、昙石山生态发展“食在海边”、昙石山文化发展“浮海远洋”、昙石山遗址厅等区域。随后队员肖钢圆和金玉玲在博物馆内开展现场教学。

图为实践队员肖钢圆在馆内开展现场教学

  肖钢圆围绕“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主题,对昙石山海洋文化展开教学,让队员们感受到了先人的生活智慧和精神文化,倡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明。

图为实践队员金玉玲在馆内开展现场教学

      金玉玲立足闽侯历史悠久、地域广袤、人文荟萃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昙石山文化,通过“薪火相传,置县建治”的主题,展现了昙石山的人文、生态和文化特色。

图为实践队员们参观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实践队员们表示,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展现了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闽侯县博物馆则展示了福建文明史的不朽篇章。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不仅让队员们深入了解昙石山文化,也激发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

  5000年前,昙石山上的先民在这里拓土开疆,顽强地与自然抗争,创造了灿烂的昙石山文化,福建海洋文明从这里开始;如今,我们依旧传承艰苦创业的精神,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去创造更加辉煌的文明。实践队通过走访文化遗址、参观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以及拍摄昙石山文化主题纪录片等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文物、古籍、文献资源等,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脉中,培养造就奋斗拼搏精神,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林俊杰 陈楚萍 黄舒扬

  文字:张琪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